《6分鐘日記的魔法》你也很久沒有感覺到快樂了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怎麼快樂吧!
你對於自己是誰與擁有什麼的態度 , 是非常小的事情 ,卻會造成非常大的差異。 —— 老羅斯福(前美國總統)

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今年是我邁向 30 歲的年頭,我已經快忘了快樂的感覺。我追求倒底的是什麼?滿足世俗上的那些人生清單能夠使我快樂嗎?擁有一棟房子?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擁有一大筆金錢?還是擁有一個能夠讓人稱羨的職稱?好像歲數越大追求的越多快樂卻越少。在 2025 年初我遇到重大挫折,我的資產大幅縮水,但我並沒有被這件事情打擊到一覺不振,我只是開始思考:「我是從何時開始過度追求資產的呢?我是為了什麼?我想要什麼?」,我開始追憶近期的生活:汲汲營營的過去、一無所有的現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卻呈現相同的空虛。我想我或許早已跟我的心靈內在冷戰,只是以前的我從未發覺,我想我也是時候該重視這個問題,來跟他重新熱線,並開啟一段深沉的內在對話。
這本書有不少的名言佳句,如果草草翻閱會以為是一本雞湯書,但其實此書結合了多項科學研究,並給予能實現的方法,而不是單薄的理論或感覺。
正面和負面體驗
快樂不是幸運或巧合,而是你可以一步一步學會的東西。
大部分人的快樂程度,差不多就是他們決定的那樣。 —— 林肯(前美國總統)
你的人生,與其說取決於生活帶給你的東西,不如說取決於你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說取決於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如說取決於你大腦對這些事情的看法。 —— 卡里.紀伯倫 (黎巴嫩作家)
我很喜歡《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中的一個觀念:「我們怎麼看待壓力,深深左右了壓力如何影響我們」。近期閱讀的書籍不少都有提到「自我效能」這個概念,我也深深相信這個理論。保持心情、秉持信心,其實一切的一切只差在我們的大腦怎麼去解讀。
你的大腦天生就會過度重視負面事物。
因為演化的結果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會過度重視負面的體驗且淡忘正面的體驗。所以我們不能完全陷入或否定我們的負面體驗,更不能忽略我們的正面體驗。我們應該相信自己,並觸摸生活中的微小細節,覺察自身的情緒,讓記憶從眼前流過,感受那些可能從指縫中溜走的美好。「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個打高空的名言,但大腦認知就是如此,我想或許真相也是如此。
快樂就像香水,你無法灑在他人身上, 而自己不沾染到一點。 —— 愛默生(美國文學家)
情緒是會傳染的,我們的快樂會影響到別人,別人的快樂也會影響到我們,負面情緒也是如此。將自身情緒浸泡在社交圈中,若是彼此都色彩繽紛,會啟動正向循環,若漆黑如墨則會集體斑駁,固良好的社交圈其實是至關重要的。
自省
你無法教導一個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幫助他從內在去尋找。 —— 伽利路
你越了解自己,內在對話就越開放,你眼前的道路也會鋪得越好。
自省是一種讓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動,都在思緒中連結的活動,這裡最關鍵的不是你在想什麼,而是你怎麼思考 。
書中有引用科學研究並指出:「有卓越自省能力的人,在人生中幾近所有領域都更有優勢」。我認為真相就是如此,也應該是如此。因為只有會自省的人,才會藉由內在對話修正思維或行為,並尋求改變。
感恩
感恩的極大重要性,是世界上少數幾件讓所有無神論者、所有宗教信仰者,和科學家全都同意的事情。長期來看,懂得感恩的人能夠完全享受正面情緒,經歷負面情緒的程度也比較低。
馬汀.賽利格曼創立了所謂的正向心理學,他對於人類幸福最大化和生活滿意度的研究,數十年來受到專業人員認可。在他最著名的一篇研究中,有將近 600 名受試者,分別請他們進行五種活動中的一種,這些都是設計來將幸福感提升到最高的活動 。 而當中只有兩種活動有效 :
1. 寫下一天當中發生的美好事情。這跟你即將每天在「6分鐘日記」的晚間例行最後一部分中做的一樣。
2. 以寫感恩信件的形式來表達感恩。這跟你在早晨例行中做的相差不多 。
在看這本書的當下,老實說,我完全沒有想到感恩是這麼重要的事,我也有點想不起來上次感恩情境的人事時地物。書中有引用心理學家怕納德.衛納將感恩定義為兩個階段的認知過程。首先,你體驗到正向積極的時刻,接著,你理解這個事件是導因於某個外在來源 (神、大自然、另一個人)。我將我的處境套用在此理論,我認為我是心情悶了很久,導致以前較少體會到正向積極的感覺,固細品生活中的小確幸或許是扭轉乾坤的關鍵。
比較
由於不斷的比較,我們已經很難分辨,哪些行為主要是出自於自己的動機,而哪些行為是受到他人影響而引起。
欣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使得別人身上的卓越也成為我們的卓越。 —— 伏爾泰
由於現在社群媒體的流行,已經悄無聲息的侵入每個人的生活並降低比較的標準。看到 Dcard 上的買房貼文、IG 上朋友的出國旅遊,非常容易下意識的就進入比較的環節,從而影響我們的心情或是決策。但書中引用伏爾泰的欣賞論點,讓我思考是否欣賞也是從比較而來,只是欣賞的角度是我們發現別人的美好,並且欣然接受別人的美好,而不是使用競爭、猜忌、評判的視角。結合以上兩點,欣賞是一種比較,它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和決策,但它是正向的。
結語
「 6分鐘日記」是作者以正向心理學為根基佐以習慣和自省所製作學習快樂的方法,讓我們更有意識的發現被我們忽略的小確幸,並加以珍惜和感恩,培養出建設性的正向思維。書寫的時候記得不要只關注筆下的內容,也要覺察自身的情緒,我認為寫日記就應該是內在對話和情緒連結的好工具。書中有提到如果今天真的過的很黑暗的時候,慘烈到沒有一件好事來記錄時該怎麼辦?我們應該專注於非常小的事情或黑暗裡的光明:這歌真好聽、這雞排真好吃,畢竟專注於生活中的細節,總是一件好事吧!
額外補充一點,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想到一個基督教的好朋友,我很喜歡跟她相處,她有種特殊的正面光環,是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溫暖、正向情緒。我本身不是基督徒,但有跟她參加過幾次教會活動。我發現以正向心理學為基底撰寫此書的重要篇幅都和基督教的活動有強烈的正相關,難道科學的終點是神學!她已經展現給我看實作這些項目會造就什麼樣的人格,我也想透夠這本日記的書寫,將我塑造成她的樣子。